中央第四巡视组巡视审计署党组工作动员会召开

李鼎柞《周易集解》引虞翻注解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云:太极,太一也,分为天地,故生两仪也。

我们要做博的工夫,只能择一两件专门之业为自己性情最近者做去,从极狭的范围内生出极博来,否则件件要博.便连一件也博不成,这便是好一则博的道理。我们是有五千年文化的民族,我们一家里弟兄姊妹们,便占了全人类四分之一,我们的祖宗世世代代在宇宙进化线上头不断的做他们的工作,我们替全人类积下一大份遗产,从五千年前的老祖宗手里一直传到今日,没有失掉。

中央第四巡视组巡视审计署党组工作动员会召开

迨后斯端一派[ 斯端一派:即晚期古希腊哲学斯多亚学派,是希腊化时代一个影响极大的思想流派。我们的单音文字,每一个都含有许多学问意味在里头,若能用新眼光去研究,做成一部《新说文解字》,可以当作一部民族思想变迁史或社会心理进化史读。不徒是现世的人为然,即如孔孟远在二千年前,他的精神亦浸润在国民脑中不少。在本门中,也常要注意各方面相互之关系,这些关系,有许多在表面上看不出来的,我们要用锐利眼光去求得他,能常常注意关系,才可以成通学。拿历史家眼光看来,一字一句,都藏有极可宝贵的史料。

而欧西则自希腊以来,即研究他们所谓的形而上学,一天到晚,只在那里高谈宇宙原理,凭空复索,终少归宿到人生这一点。但求博也有两个条件:荀子说好一则博,又说以浅持博。又如,解《涣·彖》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孔疏云:先儒皆以此卦坎下巽上,以为乘木水上,涉川之象,故言乘木有功。

此所谓以物象而明人事(卷一)。体、用范畴是孔疏诠《易》的一对重要范畴,孔颖达认为易理备包有无,形而上者为道为无,形而下者为器为有,故以无言之,存乎道体。圣人仅有河图洛书是不够的,须要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并把河图洛书与实际的万物之象相互参正,才能设画造卦。在八卦及六十四卦的理解与解释上,汉易主取象,王弼主取义。

象数易学与义理易学有统一性。然则数从象生,故可用数求象,于是幽赞于神明而生蓍。

中央第四巡视组巡视审计署党组工作动员会召开

也就是说作为精神文化产品,孔疏是为了满足唐王朝统治的政治需要而作,它问世后也确实充当了服务于封建统治的工具。晋人韩康伯本于王弼注《易》,认为气无形而有象,称为气象,属于有的领域,是虚无实体派生的东西,不能称为道。震动也,震象雷,雷奋动万物,故为动也。……如周之东迁晋郑焉依之义也。

坎,陷也,坎象水,水处险陷,故为陷也。言卦之根本皆由刚柔阴阳往来。以此为基础对《系辞传》的一阴一阳之谓道作了新的诠释。故名有隐显,辞有踳驳,不可一例求之,不可一类取之。

二者的差异在阐释义理方面也充分表现出来。因为无形的易理与有形的卦爻意是统一的,而卦爻象又是可以语言加以诠释的,因而人们可以运用语言先诠释卦爻象,再进而理解卦爻之理。

中央第四巡视组巡视审计署党组工作动员会召开

另一层按《说卦》认为先有蓍草数目的变化,方得出八卦之象判断人事之吉凶。应当看到,孔疏在这些问题的论述中,使用的是玄学家的语言。

见此刚理,则拟诸乾之形容。宋明时期的易学家,如张载等人的气学派,就是从孔疏的阴阳二气、乾坤二元说中吸取养料,构建自己的学说。孔疏诠曰:阴阳六爻,两相交易,或以阴易阳,或以阳易阴。就易学史看,孔疏通过对各派思想,尤其是以象数派为主流的汉代易学和以义理派为主流的魏晋易学的吸收与消化,形成了具有综合性特色的易学观,是南北朝时期两派易学相互吸收学风的进一步发展,体现了唐代易学两派合流的基本特征,对唐宋时期易学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孔疏不同意王弼所谓言不尽意得意忘言得意忘象的玄学易学观,认为易理虽无形,因而语言不能完全表达它,但它却可以通过卦爻象显示出来。由此将各种注《易》解《易》学说调和,特别是调和取义与取象说。

《说卦传》汇集了八经卦各种物象的表征,各象之义都是相同的。魏晋玄学使体用真正具有哲学范畴的意义。

因为体为外象,是人们首先认识到的,一般的认识逻辑是从物体表象再到其特征和性质,才能认识到其功用。孔疏认为八卦备天下大象(卷八)。

如果说在唐代孔颖达易学诠释学中表现为一种自然的趋势,象数与义理的互补合流在朱熹易学中已经呈现为一种高度自觉的特征,那么,二者均为中国易学史正—反—合大势中的第三个环节,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人类思维发展的逻辑正是如此。例如,一阳在上,五阴在下,是为剥卦,如果阳爻从上往下降到初位,则变为复卦。

圣人之意,可以取象者则取象也,可以取人事者则取人事也。这些说法实际上来自于玄学派中郭象的观点。这种观点是针对玄学易学鄙视易象、废弃器用而言的,孔疏企图依据汉代象数易学纠正王弼派贵无贱有的偏颇。有些观点如人道自然无为、阴阳变易之理不可理解等,并未摆脱玄学的影响。

爻变首先反映在每爻的爻辞不同,《乾》之初九爻辞为潜龙勿用,九二变为见龙在田。再如,孔疏提出易者象也,物无不可象也易象唯在于有,主张不可一例求之,不可一类取之。

或取万物杂象以明义者,若《屯》之六三‘即鹿无虞,六四‘乘马班如之属是也。所以人事之象才可以与自然之象互相代替,互相发明。

(卷六)王不用象,指王弼不以乘木水上释卦义,而以涉难而常用涣道必有功解之,取其比喻义。这些说法是否公允呢?让我们仔细品味《周易正义》便知。

无指道的领域,即无形,道是无体之名,形是有质之称。下篇明人事,咸恒二卦象征男女夫妇之道故为始,既济未济象征阴阳之转化故为终。若象阴物,宜于柔也,是各象其物之所宜。如此类推,一爻或数爻同时发生变化。

[2]《四库全书总目》认为,孔疏不仅墨守专门,唯王弼注是从,而且至于诠释文句,多用空言,亦非考证之疏矣。[3] 刚柔之理来于阴阳物象的性质,阴阳往来升降决定了卦象的形成。

孔疏则大量吸取汉易象数学,旨在说明卦象是不可缺少的,所论象数的作用也已超出了王学家法从哲学史上看,孔疏综合诸派而有创新,继承先贤而有发展,通过对《周易》义理的阐发,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为魏晋玄学向宋明理学转化作了准备。

孔疏诠《易》之义理,一方面借鉴了汉易中的阴阳二气说,另一方面本之于王弼派的玄学易学观。一卦多象,究竟取何象更为合适,孔疏认为可以义理化裁。

相关推荐